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再上升,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再上升,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十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再上升,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再上升,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1
6月6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第12位。
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王志刚表示,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科技要在产业、企业、区域、重大工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发挥作用。要发挥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
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科技“无中生有”的作用,以新技术带动新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产品、新业态。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技术突破打通了新兴产业的一系列堵点,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也居世界前列。
在助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持续20多年“三横三纵”技术研发,形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完备的创新布局,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首位。连续15年布局研发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供电煤耗最低可达到264克每千瓦时,处于全球先进水平。
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76%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上交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万亿元。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北京证交所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
在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方面,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三地研发投入占全国30%以上,北京、上海技术交易合同额中,分别有70%和50%输出到外地。169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均劳动生产力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9.2%。
王志刚强调,我国科技创新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既要抓住重要发展机遇,也要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下一步,将加快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再上升,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6月6日)举行,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十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开放合作是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必然要求。未来中国科技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与更多国家科技同行交流合作,并努力为世界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中国贡献。
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34位上升至第12位。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这十年我国形成了全方位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整体布局。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方向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
超级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智能技术等加快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移动支付、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技术新模式深刻改变着传统生活方式。
这十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海油气、页岩气勘探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高温气冷堆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由2012年的14.5%提高到2021年的25.5%;粮食单产由2012年的亩产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亩产387公斤;为我国能源与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这十年工程科技取得重要进展,在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中提供了关键支撑。以正电子磁共振扫描系统为代表的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投入使用,我国获批I类新药从2012年之前的5个达到现在的75个,让人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学科研成果。
这十年我国建构起成体系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原始创新策源地功能不断增强。
在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榜单上,我国企业从2013年首次发布时180家增长到2021年的683家。我们建设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上海光源等一批“大国重器”,为开展世界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手段基础。
这十年我国着力深化改革,形成了适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治理体系。科技创新的法治环境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的决策机制更加科学,科技创新的管理机制更加高效,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中国创新指数排名再上升,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3
6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
在科技创新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方面,王志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产品、新业态。科技助推了传统产业升级,形成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完备的创新布局,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
同时,特高压输电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复兴号高速列车投入运行等系列重大工程均由重大技术突破带动形成。科技提升企业竞争力,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此外,科技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培养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突破了载人航天、卫星导航、深海探测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瓶颈制约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改革,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创新环境得到改善,更多人愿意投身科技,激发其创新积极性。”王志刚说。深化科技评价和激励制度改革,在评价分类上,国家科技管理部门注重统筹考虑,既注意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系,也注意之间的区别。
同时,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项目管理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要求,促使科研经费使用更加高效、规范。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形成一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平台,包括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
2021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3万亿元,超过全社会研发投入2.79万亿元,是十年前的5.8倍。此外,注重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门出台弘扬科学家精神文件,把科学家精神代代相传,吸引一代代人加入科研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大幅提升,具备全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6.2%到2020年的10.56%。”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介绍,但公民科学素质是不平衡的,城乡区域发展差别比较大。要强化部委协同,全社会参与,着力营造“人人科普、科普人人”的良好氛围。
同时,引导科普资源和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尤其是向西部地区倾斜。持续推进科普助力乡村振兴,以村两委成员还有高素质农民为抓手,带动农民科学素质普遍提升,深化“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等,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