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预制菜爆发,成为热门赛道
2022年预制菜爆发,成为热门赛道,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预制菜行业规模超2000亿元,相关企业超7万家,近5年涌入大量参与者,2022年预制菜爆发,成为热门赛道。
2022年预制菜爆发,成为热门赛道1
生鲜电商正在经历一场寒冬,2021年之后仍在坚守阵线的玩家们,依然在想办法寻求盈利,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除了摆脱单一烧钱业务的压力,整个行业也在打造差异化优势,只不过,在不同平台的差异化业务拓展中,预制菜成为了一大共识。
生鲜电商盈利的突破口
预制菜的定义、名字都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餐饮行业的工业化趋势越发明显,再加上消费升级带来的懒人经济,其市场变得豁然开朗;而疫情的到来,只不过是加速了它的爆发。
近年来,预制菜一直颇受资本青睐,其表现也很给力。在最近的春节假期中,预制菜的爆发力更是让这条赛道有了新风口的实力,也让生鲜电商看到了新的突破口。
每日优鲜发布数据显示,在虎年春节期间,平台预制菜品销售额较平日增长2.7倍,盒马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345%,而叮咚买菜在这一时段中高端预制菜的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在短短七天内卖出了300万份。
和以往日常相比,春节和疫情确实为预制菜的集中爆发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而在此之前,预制菜也早已成为热门赛道,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预测,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或超万亿元规模,长期来看,我国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
生鲜电商迅速布局预制菜赛道,并在春节期间展开激烈的C位大战,足以看出这一领域的市场潜力;而从另一方面,整个行业不约而同向这一领域突进,也反映出预制菜对现在急需拓展业务和盈利的行业而言,可能是突破困境的一个最优解。
从去年开始,生鲜电商就收到了预制菜市场的正面反馈。2021年,每日优鲜预制菜整体销量增长超300%,精品预制菜的平均单价达到80元;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也曾表示,预制菜的销量不好就会马上下架,市场反馈非常迅速,“在去年一年,叮咚买菜在华东市场的预制菜前后上过1500~1600个SKU,长期在平台销售的商品为400~500个,季节性新品占部门全产品比重约为30%~50%。”
看好预制菜,除了消费需求上的市场潜力外,还有毛利,进而提升盈利能力,据每日优鲜冻品餐食负责人所言,总体来说,预制菜比平台的平均毛利率要高出至少15个百分点。
生鲜电商选择预制菜,除了拉动用户活跃度,提升毛利和盈利之外,也存在天然的共通优势。
生鲜电商与预制菜,相互推动
预制菜需求的日益旺盛,除了年轻做饭人群出于精致化、懒人化的追求之外,根本还是因为餐饮行业供应链环节的日益成熟,使得菜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有了更多可能。随着预制菜在To B领域中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优势不断扩大,To C领域的需求也就逐渐显现出来。
比起外卖,预制菜的目标人群是有做饭需求和意愿的年轻人群:在菜品上既要求新鲜和质量,又想要尽可能地简化备菜和烹饪流程。尤其是对一些厨房新手而言,预制菜可以大大降低做菜难度。
要保障食材的质量,就需要考虑到运输和储存;此外,在成本方面,为了进一步渗透市场,也要尽可能避免过高的单价。这在供应链的稳定高效供应、以及物流和冷链技术上的门槛就不低了。
而生鲜电商的主要业务就是线上生鲜售卖,必须着眼于农副原产品,保证稳定的供应链,在触达C端、保证时效方面,也有前置仓、社区店、社区团购等模式,并基本配备骑手,不断提高履约能力和质量。
所以,涉足预制菜这一领域,生鲜电商早已具备现成的基础,用户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再加上近几年的经营和发展,已经能够将菜品的报废率降到最低,抓住多个阶层的做饭需求。
作为近年的蓝海市场,预制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生鲜电商押注这条赛道,也是为了抢占先机。
此外,由于各地饮食文化的差异,各地消费者口味悬殊,并越来越不局限于传统的本地风味,预制菜的出现,迎合了这一趋势。而生鲜电商则可以从口味、做法、品种等多个角度出发,针对传统口味人群和尝鲜人群,在菜品上做出差异化的推送和研发,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漩涡。
总而言之,生鲜电商非常适合发展预制菜。通过这些平台的推广,切实抓住、引导这一消费需求,预制菜能够在春节这个时间点爆发,其实少不了这些电商平台的推动。
而反过来,预制菜的盈利能力和增长空间,也促使“背水一战”的生鲜电商果断入局,快速布局,利用天然优势在速食年夜饭的C位战中大放异彩。
预制菜业务的优异表现,无疑能够给水深火热中的生鲜电商吃下一颗定心丸。在2022年,生鲜电商必须以盈利为目标,继续探索可行的模式,解决烧钱买菜不赚钱的问题,而预制菜如果成功,可以带来很大的缓冲空间。
预制菜,能撑起生鲜电商的未来吗?
预制菜的火热吸引了更多企业加入跑马圈地,但已经经历过泡沫破灭的生鲜电商,或许更能看到这一风口存在的.挑战。
首先,万事开头难,预制菜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行业还不成气候,缺乏头部大厂,短期内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要实现预制菜生产的标准化,先要有一个标准。国内各地美食丰富,传统做法认知的标准不一,如何既保证口味,还要保障生产安全和质量,让消费者有一定参考,这是整个行业都需要解决的。
最后,要进一步渗透市场,还需继续扩大推广力度,改变消费者的认知。虽然在一二线城市中,预制菜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更多人依然无法区分预制菜和料理包、外卖的区别,也难以发现其优势。
问题重重,但预制菜的潜力之大,会进一步加速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生鲜电商而言,预制菜是可以继续加码发展的“第二曲线”,当下,虽仍无法得知预制菜具体为生鲜电商带来了多大的盈利提升,但其引起的关注,足以继续吸引资本的驻足和加入。
在生鲜电商发展预制菜业务的同时,其他业务的拓展也从未停下。要撑起生鲜电商的未来,预制菜也只是其中一环。
2022年预制菜爆发,成为热门赛道2
虎年春节,预制菜着实火了一把。
两家生鲜电商的数据可以作为佐证:叮咚买菜年夜饭预制菜销量增长超400%;盒马预制年菜销售同比2021年春节增长了345%。
预制菜算不上新鲜事物,但却在疫情刺激下迎来了小爆发。国海证券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预制菜行业规模超2000亿元,相关企业超7万家,近5年涌入大量参与者。尤其在过去一年,预制菜的战火逐渐蔓延至生鲜电商行业。
由于主要面向C端用户,生鲜电商在承接渠道作用的同时,也把预制菜视为拉动销售增长的一大“法宝”。叮咚买菜数据显示,2021年,叮咚买菜预制菜全线产品销量(单位:份)同比去年增长300%,包含预制菜的订单在整体订单的渗透率已经超过40%。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也争相推出自有品牌产品。叮咚买菜和盒马都通过自研和联名的方式销售预制菜,总计SKU均超过1000。
他们的野心还不止于此:除了寻找代工之外,生鲜电商开始自建供应链,从源头上控制预制菜的生产链条。尽管这有助于提升产品毛利,但搭建供应链需要应对诸多挑战。生鲜电商能靠预制菜闯出一条新路吗?
预制菜的魔力
盒马是较早涉足预制菜的生鲜电商。盒马3R商品采销中心采购总监张千告诉界面新闻,盒马在2016年便进入这一领域,第二年推出了不少预制菜爆品,例如销量不错的烤鱼、小龙虾。这让盒马看到了预制菜的潜力。
但平台预制菜的真正爆发,则是源于反复的疫情:就地过年等因素促使消费者的用餐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更多人选择在家吃饭,不仅要求方便、快速,还要变着花样的吃。基于此,2020年到2021年,预制菜被摆上更多家庭的餐桌,带动生鲜电商竞相布局。
此前,市面上大多数预制菜主要是To B端,To C端较少,但叮咚买菜预制菜部门负责人欧厚喜看到,从2021年年初开始,除了B端餐饮行业向C端延伸,所有的平台型企业也开始发展预制菜产品。
一位盒马门店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如果仅仅看预制菜,在整个平台上还谈不上有多少销售额占比,但“对零售门店来说,最有力的帮助是用户池子的扩充,抓住了年轻用户,就什么都有了。”
上述几家平台的调研结果显示,45岁以下的消费者是预制菜的主力消费群体,其中以80、90后人群为核心,并且“已婚有孩”、“未婚单身”的消费者占比较高。这些人群对价格敏感度不高,对于商品和健康的需求却更高。
此外,“传统生鲜产品的毛利率一直都比较低,多在10%-20%左右,但预制菜的毛利率能达到30%以上。如果自己掌握供应链流程,毛利水平还能更高。”上述盒马人士解释道。
以叮咚买菜平台于去年4月上市的预制菜“拳击虾”为例,其券前毛利率(Pre coupon gross margin)为33.8%,高于行业整体券前毛利率,包含“拳击虾”订单的客单价比平均订单高73.9%,达98.9元。
用户池的扩张、毛利率的上涨,自然能带动平台整体销售的提升。“截至目前,不看绝对值,大盘占比我们翻了3-4倍,涨幅达到了300%。从销售量来看,预制菜的销量已经破亿份。”欧厚喜称。
但随着各路玩家纷纷涌入赛道,市场难免出现同质化竞争趋势。如何打好差异化路线,成为平台共同的难题。
盒马看到了冷藏短保品类、供应链上下游方面的潜力,叮咚买菜则选择在“场景运营”和“复购”上投入更多精力,明年还计划做线下扩张,甚至做其他渠道的分销。
在选品运营方面,各家创意百出,但发展思路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将触角伸向供应链的更上游,获取更多的控制权。
掌控全局
和其他生鲜产品不同,预制菜涉及的上下游企业极多,覆盖了原料、菜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挑战不言而喻。对于处于下游的生鲜电商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降低层层叠加的成本,以及多环节带来的效率问题。
以今年盒马与南翔共同开发的一款冷藏短保小笼包为例,仅在商品开发阶段就耗费了大量时间。原因在于,起初供应商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把一个产业链非常成熟的冷冻小笼包做成冷鲜产品?经过双方不断磨合、商品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最终这款保质期仅有4天的小笼包才得以上架。
近期在盒马大火的“漏奶华八宝饭”,上市前也经历了重重困难。这款产品的创意定得很早,但却一直找不到工厂接单——大多数工厂并不愿意在春节前做一些市面上没有的商品,这意味着工厂要改良生产线,做新的投入,增加新的成本。
也就是说,生鲜电商平台不仅要让供应链看到合作的价值,还要向对方输出做商品的逻辑。
最能体现这种合作模式的就是联名产品。联名预制菜一般由平台和餐饮企业共创,在商品研发上两方均有参与,生产则由餐饮企业完成。
欧厚喜告诉界面新闻,在“拳击虾”产品投产之前,他们将原料的规格和价格提前锁定好,同时将对应的口味、原料一并提供给生产商家,于前期开始和供应链磨合。
这一过程中,源头合作的重要性凸显出来。OEM工厂通过规模化效应降低了成本,叮咚则用“倒推”供应链的模式降低采购价格和最终售价。据欧厚喜介绍,在产品的定价上,叮咚买菜采用的方式是先选商品,再看餐厅定价,在餐厅价格基础上打6-7折,之后再倒推供应链要毛利。
除了联名产品之外,生鲜电商推出的预制菜品类还包括自研和其他品牌。不过,张千告诉界面新闻,由于预制菜的供应链、工厂有不同的生产加工能力和强项,盒马自有品牌的预制菜大多出自于代工厂,这也是行业内较为成熟的做法。
但为了进一步降低沟通和资金成本,在不断扩充预制菜品类的同时,生鲜电商都开始自建工厂,以期“掌控全局”。
据了解,盒马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武 汉、成都、西安布局6大中央工厂,其中武 汉的中央工厂计划于2022年年中投入使用。和传统工厂不同的是,盒马供应链中心增加了暂养、生鲜加工、中央厨房等功能。例如,武 汉的供应链中心共有8个单体建筑,包括1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与中央厨房、1栋双层冷库,总建筑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叮咚预制菜则在成立预制菜部门的同时,建立了叮咚谷雨松江加工厂,自建猪肉、3R食品、面食三条产品线,向农产品产业链上游渗透。
上述盒马人士直言,对于平台来说,自建供应链的最大优势是减少成本。有自己的原料、运输链路、销售渠道和用户,一定是最具成本优势的选择。
该人士指出,统筹上下游产业链之后,还能避免很多问题,“比如供应商断供、涨价等,整个盘子都是自己在控。”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未来叮咚买菜除了做线上预制菜的销售,也计划做线下和To B渠道的分销。但自建供应链,让生鲜电商和代工厂之间的竞合关系变得更加微妙。
不过,自建工厂意味着增加重资产的投入,建立覆盖全国的供应链又需要漫长的时间。对于急需缩小亏损的生鲜电商来说,平衡好预制菜的投入和回报,将是下一阶段考虑的重点。
2022年预制菜爆发,成为热门赛道3
2022年春节,花椒鸡、佛跳墙、羊蝎子等方便快捷、色香味佳的预制菜迅速蹿红,出现在消费者餐桌上。
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洗、切、搭配、预加工而成的菜品,消费者购买后只需简单烹调或加热,即可直接食用。
1. 发展环境
需求端:B端运营与C端需求的转变,共同推动预制菜规模提升
B端:餐厅较高的经营成本和连锁化的提高推动预制菜的发展。一方面,人工、房租成本居高不下且有逐步上涨之势是餐饮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而操作便捷、品质可控的预制菜可帮助餐厅减少厨房面积、降低对厨师的过度依赖等,帮助提高餐饮企业的坪效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和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对菜品口味一致性的要求也进一步促进了预制菜的发展。
C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单身人数的增加共同驱动预制菜需求的提升。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等,人们对食品健康、质量要求愈加提升。外卖用料品质难控、居家烹饪过程繁琐等难以满足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下对于食品的要求。而预制菜的免切、免洗、免配的特点,为消费者节省烹饪前期准备时间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菜品和口感,有效满足当下消费者对于饮食便利、健康的需求。另外,预制菜可满足单身人群对饮食快速、方便、小份等“一人食”的需求,而“一人户”数量的增多也为预制菜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提供需求支撑。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2020年“一人户”家庭数超过1.25亿,占比超25%。根据贝壳《新独居时代报告》,到2030年中国独居率或将超过30%。
图示:“一人户”家庭数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36氪研究院
供给端:预制菜中游环节的参与者增多,驱动预制菜行业规模增长
由于预制菜门槛较低,近年来,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逐年增长。根据天眼查数据,目前,我国拥有超7.2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预制菜企业的快速增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品类、口味选择,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基础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支持预制菜配送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规模逐年上升,基础设施铺设范围不断扩大。冷链物流发展的日益完善,不仅缩短上游原材料运输时间,也加快了预制菜品送达用户手中的速度,为预制菜新鲜度提高和覆盖面扩大提供基础保障。
2. 发展现状
产业链结构:由上游原材料、中游加工生产、下游2B/2C销售渠道三部分组成
(1) 上游:农产品、畜牧养殖、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等原材料供应。
(2) 中游: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将原材料进行清洗、切割、精细化调味成半成品,部分品类还需经过加热和简单烹饪。
(3) 下游:下游由2B和2C渠道组成。其中,2B渠道主要销售给餐饮企业;2C渠道则通过电商平台、线下商超等销售给消费者。
投融资情况:预制菜市场发展快速吸引更多资本进入
根据36氪和天眼查数据,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从融资时间来看,2015年和2016年出现融资高峰,分别有14起和17起,2020年起预制菜赛道热度再起,2020年和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23起融资。
图示:2021年预制菜部分投融资事件列表
数据来源:天眼查,36氪研究院
3. 发展痛点
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标准不健全,食品安全仍存隐患。预制菜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再到销售的跨度较长,涉及菜品加工、冷链保鲜等多个环节。受限于冷冻保存技术,食材在长时间运输、加工过程中易出现不新鲜、腐败等问题,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另外,根据安信证券数据,超70%预制菜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其中不乏个体工商户以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行业难以达到规范化生产要求,产品质控存在问题。
4. 发展空间
我国预制菜行业起步较晚,参与者众多且集中度较低,除专业预制菜生产企业外,大型餐饮企业、食品及供应链企业、商超、便利店等企业也纷纷入局,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空间较大。根据Statista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总消耗量达174.72万吨,人均预制菜消费量8.9公斤,远低于日本人均预制菜消费量23.59公斤。根据NCBD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8,300亿元。